企业主不知业务属哪类互联网算法备案?场景匹配测试表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10

你的业务到底属不属于算法备案?一表看清!

最近不少企业主跑来问我们:“我这业务算不算要用互联网算法?要不要去备案?”说实话,这个问题真不是一句“是”或“不是”就能打发的。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用的技术,可能已经踩在了监管的边界线上。

但问题来了——到底哪些业务要备案?哪些属于‘算法’范畴? 很多老板一头雾水,甚至稀里糊涂用了几年系统,直到被通知整改才慌了神。

算法备案,不是“高科技公司”专属

很多人一听“算法”,第一反应是:那是大厂的事,比如抖音的推荐、淘宝的猜你喜欢。其实不然。现在监管口径里的“算法”,范围比你想象中宽得多。

举个例子:你是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用户下单后系统自动分配最近的骑手;或者你是做在线教育的,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推送个性化练习题——这些,都属于典型的算法应用场景。

哪怕你没写一行代码,只要用了第三方SaaS工具实现了自动化决策、内容分发、用户画像匹配等功能,就极有可能落入备案范围。

别等出事才后悔,先做一次“场景体检”

我们帮客户梳理时发现,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自己“偷偷”用了算法。为此,九蚂蚁内部做了一套轻量级场景匹配测试表,不需要技术背景也能快速自检:

  • 是否有根据用户行为(浏览、点击、下单)做内容/商品推荐?
  • 是否有自动派单、调度、排序机制?
  • 是否使用了AI客服、智能外呼、语音识别等自动化服务?
  • 是否对用户打标签并用于营销或服务优化?

只要有一个“是”,你就该认真考虑是否需要启动备案流程了。

备案不是负担,而是合规竞争力

有人觉得备案麻烦,耗时间。但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完成备案的企业,在拿融资、进平台、合作大客户时反而更有优势。这不仅是合规动作,更是一种信任背书。

在九蚂蚁,我们不光帮你判断“属不属于”,更提供从识别场景、准备材料到提交审核的一站式支持。毕竟,早一天理清,就少一分风险。

别再凭感觉做事了。花10分钟做个自我诊断,说不定能避开一场潜在危机。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