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算法备案材料补正指南:常见补正原因和修改提交步骤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09

互联网算法备案总被退回?这份补正避坑指南请收好

最近不少客户在后台问我们:“为什么我们的算法备案材料总是被要求补正?”、“补正到底要改什么?”别急,作为深耕企业合规服务多年的九蚂蚁团队,今天就来带大家拆解一下——算法备案补正背后的“雷区”到底有哪些,以及如何高效完成修改和重新提交。

一、材料不全或格式不符,最常见也最容易避免

很多企业在首次提交时,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性要求。比如缺少《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的关键章节,或者技术说明文档没有加盖公章。更有甚者,上传的文件格式不符合监管平台要求(如必须PDF却传了Word),导致系统直接无法识别。这类问题看似小,却是补正通知里的“高频词”。建议企业在提交前对照官方清单逐项核对,最好由专人做一次“模拟审查”。

二、算法描述不清,技术逻辑讲不明白

监管部门需要清晰了解你的算法“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风险”。但不少企业写的材料像“黑话大会”,堆砌术语却不说人话。比如写“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实现用户兴趣建模”,却不解释这个模型具体用于推荐、排序还是过滤。结果就是审核人员看不懂,只能打回让你重写。我们建议:用“业务场景+处理流程+输出结果”的结构来组织描述,让外行人也能看懂你在干啥。

三、安全机制写得太虚,缺乏实际措施

很多企业写到“已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控机制”就戛然而止,没有具体说明怎么防滥用、怎么处理投诉、有没有人工干预通道。这在监管眼里就是“空话套话”。真正能通过的材料,会明确写出诸如“设置关键词过滤库”“建立7×24小时举报响应机制”“定期进行偏见测试与调优”等可落地的举措。

四、补正后怎么重新提交?记住这三个步骤

  1. 逐条回应:针对补正意见编号逐一回复,标明哪条改了、怎么改的;
  2. 更新材料:修改原文件并标注版本日期,避免新旧混淆;
  3. 同步说明:附一份《补正说明函》,简明扼要概括修改内容,提升审核效率。

在九蚂蚁,我们已经协助上百家企业顺利完成算法备案,其中80%以上的补正问题都能通过前期预审规避。如果你正在为备案发愁,不妨让我们帮你把把关——少走弯路,才是最快的捷径。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