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不知互联网算法备案怎么填月活数据?统计口径与填报方法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13

行政人员如何应对算法备案中的“月活”难题?

对于很多行政岗位的同事来说,填写互联网算法备案材料时最头疼的不是流程,而是那个看似简单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数据项——月活跃用户数(MAU)。明明是行政部门打杂跑腿的角色,怎么突然要开始统计技术指标了?别急,这事儿没你想得那么复杂。

什么是“月活”,为什么它这么重要?

在算法备案中,“月活”不是随便填个数字交差就行。它是监管部门判断你平台影响力、算法覆盖范围的重要依据。简单说,就是在过去30天内,至少登录或使用过一次服务的独立用户数量。注意关键词:“独立”、“使用行为”。

比如你们公司有个内部管理系统,员工每天打卡、审批都在用。那这个系统的月活,就可以按当月有多少不同账号登录过系统来计算。但如果你只是挂了个官网,没人互动也没功能操作,那这个数据就得如实反映“低活跃”的现状,不能乱编。

统计口径到底该怎么定?

很多人卡在这一步:到底哪些行为算“活跃”?

这里给你划重点:

  • 去重处理:同一个用户不管用手机还是电脑登录,只算1人。
  • 有效动作:单纯访问首页不算,要有明确交互,比如提交表单、查看内容、发起请求等。
  • 时间周期对齐:建议以自然月为单位(如1月1日–1月31日),方便财务和运营部门协同提供佐证材料。

如果你们没有专门的技术团队支持,可以先从后台日志、OA系统登录记录、小程序用户列表这些现成数据源入手,哪怕手动导出Excel也能整理出基础数据。

别让“不会填”变成合规风险

九蚂蚁接触过不少企业,因为行政人员不了解填报逻辑,干脆瞎填或者空着,结果被退回甚至影响整体备案进度。其实,真实、可追溯、有逻辑支撑的数据才是监管真正想要的。哪怕数值小,只要说得清来源,反而更容易通过。

我们建议企业在准备算法备案时,由行政牵头,联合IT、产品、运营多方协作,建立一套简单的数据采集模板,既减轻个人压力,也提升后续申报效率。

说到底,填对“月活”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问题。搞清楚目的、理顺逻辑,再难的表格也能轻松搞定。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