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备案中“模型可审计日志”需记录哪些信息?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1-18

备案合规的关键一步:模型日志到底该怎么记?

在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语言模型的备案工作已成为企业合规运营不可绕过的一环。而在整个备案流程中,“模型可审计日志”作为监管审查的重要依据,其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与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备案能否顺利通过。

为什么“可审计日志”如此重要?

简单来说,可审计日志就像是模型运行的“行车记录仪”。一旦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这些日志追溯模型的行为轨迹——比如谁在什么时候调用了模型、输入了什么内容、输出是否合规、有没有异常行为等。没有清晰的日志,就像一辆没有黑匣子的飞机,出了问题无从查起。

对九蚂蚁这样的技术驱动型企业而言,完善的日志系统不仅是应对监管的基础,更是提升自身风控能力、建立用户信任的核心手段。

日志必须包含哪些关键信息?

根据备案要求和行业实践,一个合格的可审计日志至少应涵盖以下几类信息:

1. 调用元数据
包括请求时间戳、唯一会话ID、调用方身份(如API密钥)、IP地址等。这些信息帮助定位每一次交互的来源和上下文。

2. 输入与输出内容
完整记录用户输入的原始提示词(prompt)以及模型生成的响应内容。这是判断内容安全性和合规性的直接依据,尤其涉及敏感话题时尤为重要。

3. 模型版本与配置
不同版本的模型行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必须记录所使用模型的具体版本号、参数配置及部署环境,确保结果可复现。

4. 安全检测与干预记录
当系统触发内容过滤、拦截或人工审核介入时,需留存相关标记和处理动作,体现企业的主动风控机制。

5. 异常与错误日志
包括超时、失败请求、越权访问等异常行为,便于后续排查风险点并优化系统稳定性。

合规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

在九蚂蚁,我们始终认为,合规不是限制创新的枷锁,而是让AI走得更远的保障。一套设计合理的日志体系,不仅能高效满足备案需求,更能反向推动产品迭代和服务升级。

未来,随着监管细则持续完善,日志管理将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洞察”。提前布局,才能在竞争中掌握先机。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