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版号合规标准:游戏内广告不能诱导未成年人点击吗?

游戏版号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8-31

游戏广告合规背后的“隐形红线”

最近不少游戏开发者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游戏内广告到底能不能对未成年人做点击引导? 这不是个小问题,尤其在版号审批越来越严格的当下,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广告设计,可能就让整个产品卡在合规门槛外。

其实,监管层早就有明确导向:未成年人保护是游戏合规的底线之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相关规定,游戏内广告内容不得含有诱导未成年人沉迷或进行非理性消费的内容。这里的“诱导”,不只是直接说“快来点我赢大奖”,更包括利用心理暗示、奖励机制、角色引导等方式,变相推动未成年人频繁点击广告。

什么是“诱导性点击”?举个真实案例

比如某款休闲游戏,在关卡失败后弹出广告浮窗,主角角色会说一句:“点这里,马上复活,继续闯关!” 听起来没什么,但问题就出在这句“马上复活”。对未成年人来说,这种即时反馈+角色引导的组合,很容易触发“再试一次”的冲动心理,本质上就是一种行为诱导。

更隐蔽的情况是“奖励前置”。比如广告按钮上直接写着“看广告领100金币”,而金币在游戏中能买皮肤、抽卡,等于把虚拟利益和广告点击直接挂钩。这类设计在成人向产品中或许常见,但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游戏里,风险极高。

合规≠删广告,而是重新设计逻辑

很多团队第一反应是:“那干脆别放广告了。” 其实大可不必。合规不是限制变现,而是要求我们用更健康的方式做变现。比如可以把广告奖励改为“随机获得道具”,弱化直接利益关联;或者将广告入口放在设置页、商城角落,避免在游戏关键节点强推。

九蚂蚁在服务多个过审项目时发现,真正能通过审查的广告系统,往往是那些把“用户自主选择”放在第一位的设计。换句话说,广告可以存在,但不能“主动勾引”玩家,尤其是未成年人。

版号审核,正在看“细节里的魔鬼”

现在版号审查早已不只看内容尺度,更关注产品整体的用户引导逻辑。一个广告按钮的位置、文案、触发时机,都可能成为审查员重点标注的部分。我们建议所有团队在提交前做一次“未成年人视角测试”——假如一个10岁的孩子在玩这游戏,他会不会被无形中推动去不停点广告?

合规不是负担,而是产品长期运营的护城河。在九蚂蚁,我们帮客户做的不只是过审策略,更是从用户心理到商业模型的系统优化。毕竟,真正能跑得远的游戏,从来都不是靠“套路”赢的。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0.186901s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