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0000认证申请注意事项之流程先后顺序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ISO22301)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1-04

ISO20000认证申请中的流程顺序:别让一步错,步步错

在IT服务管理领域,ISO20000认证早已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高效拿下”的关键战役。很多企业满怀信心提交申请,结果却卡在审核环节,甚至被退回重来。问题出在哪?往往不是体系文件写得不好,而是——流程的先后顺序搞反了

我们九蚂蚁在辅导上百家企业拿证的过程中发现:80%的失败案例,都源于对流程逻辑的误解。今天就帮你理清这条“通关路线图”,避免走弯路、花冤枉钱。

先搭框架,再填内容——别一上来就写文件

很多企业拿到标准文档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写手册!”于是团队埋头苦干一个月,洋洋洒洒几十页文件出炉,结果顾问一看——方向全偏了。
正确的做法是:先梳理组织架构、明确服务范围、定义关键流程(比如事件管理、变更管理),再基于实际业务去设计流程路径。没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文件写得再漂亮也是空中楼阁。我们建议用“流程地图”先行,把人、事、系统的关系理清楚,后续文档自然水到渠成。

内审和管理评审,谁先谁后?

这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不少企业以为内审可以最后补,甚至想“等专家来前突击一下”。但ISO20000明文要求:管理评审必须基于内审结果开展。也就是说,你得先完成一轮完整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整改闭环,然后管理层开会评估体系运行效果,形成决策记录——这个顺序颠倒不得。
我们在陪审时见过太多企业因为缺少有效的内审证据,直接被外审老师判定“体系未真实运行”,功亏一篑。

记录留存比流程本身更重要

很多人觉得“只要做了就行”,但认证看的是“有据可查”。从一次变更的审批记录,到一次事件的处理日志,再到培训签到表、内审报告、管理评审会议纪要……这些看似琐碎的“痕迹”,才是证明你体系真实运转的核心证据。
我们服务的一家金融客户,流程执行得很扎实,但因初期记录保存不规范,不得不花两周时间补材料。后来我们帮他们上线了数字化台账工具,效率提升了一倍不止。

说到底,ISO20000不是拼速度的比赛,而是讲逻辑的系统工程。顺序对了,事半功倍;顺序错了,返工重来。如果你正在筹备认证,不妨先停下来,对照流程链自查一遍——或者让九蚂蚁的专业团队陪你走完每一步,少走弯路,才是最快的捷径。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