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备案现场核查内容有哪些?提前自查清单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19

大模型备案现场核查,这些细节你查了吗?

最近不少客户在问:咱们的大语言模型准备备案了,现场核查到底会看些什么?其实啊,这事儿真不能等到临门一脚才着急。提前自查、心里有底,才能顺利通关。今天九蚂蚁就结合实操经验,帮你把关键点捋一捋。

核心审查项:技术安全与合规闭环

现场核查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看到“真东西”。监管部门最关心的是——你的模型从训练到上线,有没有形成完整的合规链条。比如数据来源是否合法、训练过程有没有做去标识化处理、是否存在侵犯个人信息的风险。这些不是写在文档里就行,得能调出日志、提供流程图,甚至现场演示管控机制。

特别提醒:很多团队忽略了“人工干预机制”的留痕问题。模型输出的内容谁来审?怎么审?修改记录能不能追溯?这些都得有据可查。

内容安全防线必须扎实

生成式AI最大的风险点就是“乱说话”。现场核查一定会重点检查内容过滤系统。关键词库更新频率是多少?敏感话题的拦截准确率如何?有没有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议提前做一次全链路压力测试,模拟各种极端提问场景,确保系统能稳住底线。

我们服务过的客户中,有家教育类大模型就是因为没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策略,在预检时被提了整改意见。后来加了年龄识别+家长模式双保险,才顺利通过。

系统能力展示要“看得见摸得着”

别以为交完材料就完了。现场很可能要求你实际操作一遍模型管理后台。比如调取某次生成记录、展示用户反馈处理流程、演示紧急下线功能。这时候如果系统卡顿或者权限混乱,印象分会大打折扣。

九蚂蚁建议:提前准备好一套标准演示流程,把核心功能模块串起来,像讲故事一样让评审人员看得明白、信得过。

说到底,备案不是应付差事,而是一次对企业AI治理能力的全面体检。你现在每多查一项,将来就少改一层。如果你还在为材料梳理发愁,不妨找专业伙伴一起过一遍细节——毕竟,第一次就得做到位,才是最快的捷径。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