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算法备案申请,算法依赖第三方API需额外说明吗?依赖关系披露要求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01

算法备案别踩坑:第三方API依赖怎么报?

最近不少客户来问我们,做互联网算法备案时,如果自己的系统用了第三方API,比如调了阿里云的NLP服务、百度的地图接口,或者接入了微信的人脸识别能力,这种情况要不要特别说明?答案很明确:要!而且必须说清楚。

备案不是“走过场”,监管关注的是“责任归属”

很多人以为算法备案就是填个表、交个材料、走个流程。其实不然。这项制度的核心逻辑是“谁提供服务,谁承担责任”。哪怕你的算法本身不复杂,只是把第三方API封装一层对外输出,你也属于“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得对最终结果负责。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你依赖的API出了问题——比如内容识别不准导致违规信息传播,责任算谁的?监管部门当然不会只看API提供商,第一追责对象是你。所以备案时,必须清晰披露技术依赖关系,让监管知道你的算法边界在哪、风险点在哪。

第三方依赖,该怎么写才合规?

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的填报项里,有一栏叫“算法技术来源及合作方信息”。这里不是让你简单写个“使用腾讯云ASR”,而是要说明:

  • 调用的是哪家企业的什么API(全称+版本)
  • 该API在你算法流程中承担的具体功能(如:用于用户评论的情感分析)
  • 是否存在数据回传或模型联动
  • 是否有主从算法结构(即你的决策是否完全依赖该API输出)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一个智能客服系统,90%的语义理解靠讯飞语音API完成,那你必须注明“核心语义解析模块依赖第三方API,本系统主要负责意图路由与响应生成”。这样既真实,也体现你对技术架构的掌控力。

别小看这一栏,它可能决定备案进度

我们团队协助过几十家企业备案,发现因“未如实披露第三方依赖”被退回的案例,占技术类驳回的近三成。有的企业怕暴露“技术空心”,故意模糊处理,结果被要求补充说明,反而拖慢节奏。

其实,合理使用第三方能力是行业常态,关键是要讲清楚“你怎么用、怎么管、怎么兜底”。九蚂蚁在服务客户时,都会帮他们梳理API依赖图谱,确保每一层调用都可追溯、可解释。

说到底,算法备案不是比谁技术强,而是看谁更规范、更透明。把依赖关系说清,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