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备案辅导机构,成功案例的真实性核查?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20

生成式AI备案,为何成功案例要“验真”?

最近不少企业都在问:我们想做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但市面上那些辅导机构吹得天花乱坠,说“100%通过”、“一周拿证”,真的靠谱吗?尤其是他们展示的“成功案例”,到底能不能信?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关键问题——真实性核查。在AI备案这件事上,光看案例数量没用,得看这些案例是不是真实落地、合规完成的。

成功案例≠真实案例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机构挂出来的“成功案例”,连产品名称都模糊处理,企业信息遮遮掩掩,甚至只有一张截图、一段话术?这种“案例”别说参考价值了,连基本可信度都打问号。

真正的备案成功案例,应该经得起推敲:

  • 是哪家企业?
  • 做的是什么模型或应用?
  • 走的是哪个属地流程?
  • 最终拿到的备案编号能否验证?

如果这些信息都对不上,那所谓的“经验复制”,很可能只是画饼。

我们怎么做?透明+可追溯

在九蚂蚁,我们从不拿“虚构案例”当卖点。每一个我们协助完成备案的项目,客户都愿意授权我们公开部分信息——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后来者看到:这条路,真的有人走通了。

比如去年我们帮一家医疗AI公司完成大模型备案,从算法安全评估到内容标识方案设计,全程留痕、节点可控。现在他们的备案编号能在官网查到,产品也已上线运营。这种“看得见”的结果,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底气。

别让“捷径”变成“坑”

还有些机构打着“包过”旗号,收高额费用,结果用模板化材料应付审查,最后卡在专家评审环节,企业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被列入异常名单。

备案不是走形式,是系统性工程。它涉及法律、技术、内容、安全多个维度,靠拼凑案例和话术忽悠,迟早出事。

在九蚂蚁,我们坚持“一企一策”,不做批量流水线操作。因为每个企业的模型定位、数据来源、应用场景都不一样,方案必须量身定制,才能真正通过监管审核。

如果你正在找备案辅导机构,不妨多问一句:“能不能让我联系一个你们服务过的客户?”
答案,比任何宣传文案都有说服力。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