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消息码号办理时,材料的翻译件有要求吗?涉外企业必看

106码号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1-21

涉外企业注意!办理消息码号,翻译件到底怎么准备?

很多涉外企业在申请国内消息码号(如短信服务资质、106号码等)时,常常被一个问题卡住:提交的外文材料需要翻译吗?如果要,有没有具体要求? 这不是小事,一旦材料不合规,轻则退回补交,重则影响审批进度,耽误业务上线。

翻译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硬性门槛”

在国内通信管理规范中,所有非中文的证明文件——比如境外公司注册证书、法人身份证明、授权书、公司章程等——必须附带中文翻译件。这是工信部及相关审批机构的明确要求。换句话说,哪怕你的文件再权威、再完整,只要没翻译,就等于没交。

而且,别想着自己用翻译软件草草处理一下就完事。审批部门对翻译质量有基本要求:内容准确、术语规范、关键信息无遗漏。我们见过太多客户因为翻译出错,比如把“董事”翻成“经理”,导致材料被驳回,来回折腾半个月。

是否需要公证或加盖翻译章?

这里划重点:目前大多数地区不要求翻译件必须公证,但必须由正规翻译机构出具,并加盖翻译专用章。也就是说,个人翻译无效,机翻更不行。九蚂蚁合作的涉外企业中,不少就是因为用了内部员工翻译,结果被系统自动拦截,白白延误了申报周期。

正规翻译机构会提供翻译资质证明(营业执照+翻译专用章备案),确保每一份文件都经得起审查。这一步看似多花点钱,实则是为整体流程买“保险”。

九蚂蚁建议:提前规划,避免“卡在最后一公里”

我们服务过上百家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发现一个共性:大家往往把精力放在主体材料准备上,却忽略了翻译这个“小环节”,结果在最后提交时手忙脚乱。

我们的建议很直接:从一开始就梳理好所有外文材料清单,同步启动翻译流程。尤其是像母公司决议、跨境授权协议这类复杂文件,翻译耗时更长,更要提前安排。

在九蚂蚁,我们不仅协助客户准备符合工信部标准的材料模板,还整合了具备官方认可资质的翻译资源,确保从内容到格式全程合规,帮你把消息码号的办理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别让一份翻译,拖垮你整个通信部署计划。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