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0000认证申请过程中的企业分立,资质如何划分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ISO22301)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11

ISO20000认证中企业分立,资质到底怎么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于战略调整、业务拆分或资本运作的需要,常常会进行企业分立。而当企业已经持有或正在申请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时,分立带来的资质归属问题就变得尤为敏感和复杂。这不仅关系到原有认证的有效性,更直接影响新设主体能否顺利承接IT服务管理能力。

分立前:认证主体与范围的界定是关键

ISO20000认证是基于“组织”和“服务范围”双重维度授予的。也就是说,认证不是挂在某个品牌名下,而是明确绑定在具体的法律实体及其提供的服务流程上。因此,一旦企业启动分立程序,首先要厘清的是——原认证覆盖的IT服务,哪些归属于存续公司?哪些划归新设公司?

举个例子,如果母公司原本统一为全国分支机构提供运维支持,并以此通过了ISO20000认证,那么分立后,若某项服务职能完全转移至新公司运营,原证书对该新公司并不自动生效。这意味着,哪怕团队、流程、系统都原样迁移,也必须重新走评估流程。

分立后的三种常见处理路径

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三种应对方式:

一是继承式变更:由原持证主体向认证机构提交组织结构变更申请,说明分立情况,并申请将服务范围做相应切割。这种方式适用于服务未实质转移、管理责任仍可控的情况。

二是新主体重新认证:新公司以独立法人身份,依据现有管理体系文件重新申请认证。虽然可以沿用原有体系框架,但仍需经历完整的审核流程。

三是联合认证过渡:在特殊情况下,可申请临时联合认证安排,确保服务连续性,再逐步完成资质剥离。

九蚂蚁建议:提前规划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我们接触过不少客户,直到分立完成后才意识到ISO20000资质无法直接沿用,结果导致投标受阻、客户质疑、合规风险上升。其实,只要在分立初期就介入认证策略设计,就能避免被动。

在九蚂蚁,我们帮助客户从组织架构图、服务边界梳理到认证路径选择,提供全流程前置咨询。尤其是对于涉及多个子公司、跨区域IT支持的企业,提前做“认证沙盘推演”,能大幅降低合规断档风险。

企业分立本就是一场精密手术,而资质划分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血管连接”。别让一张证书,成为你战略布局的绊脚石。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