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许可证的资质转让,是否符合规定?

互联网新闻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14

互联网新闻许可证转让,真的合规吗?

最近有不少朋友在后台问我们:“听说有人在转让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这事儿靠谱吗?能不能买?”这个问题其实挺典型的,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什么是互联网新闻许可证?

首先得搞清楚,这个证可不是普通的小执照。根据国家网信办的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是从事新闻采编、转载、传播等业务的“入场券”。没有它,平台就不能发布或转发时政类新闻内容。像公众号做时政解读、资讯类APP更新热点新闻,都得靠这张证撑腰。

但关键点来了——这张证的申请门槛非常高。不仅要求主体具备法人资格、专业团队、内容审核机制,还得通过层层审批。正因如此,很多人动起了“走捷径”的心思:直接买个现成的资质不就行了?

资质能转吗?法律怎么说?

这里必须划重点:按照现行法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不允许擅自转让、出租或出借。无论是公司整体转让股权,还是私下签协议“挂靠”,只要实质上改变了持证主体的实际控制权,又没经过网信部门重新审批,那就是违规操作。

举个例子,A公司有证,B公司想用,俩人签个“合作运营协议”,让B实际运营新闻板块。表面看是合作,实则是变相转让——这种“借壳上市”的玩法,一旦被查,双方都可能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资质甚至行政处罚。

为什么还有人敢卖?

市场有需求,自然就有灰色操作。一些企业拿到证后不再运营,便想着“变现”;而另一些急于上线新闻功能的平台,又不愿耗时耗力去申请,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但你要知道,这种交易背后风险极大:证照归属不清、历史内容责任难追、后续监管追责到原持证方……最后往往是“钱也花了,事也没办成”。

合规路径才是正道

与其冒险买证,不如踏踏实实自己申请。虽然流程复杂,但九蚂蚁在服务上百家企业后发现,只要材料齐全、架构清晰、内容机制到位,通过率并不低。我们也能帮你梳理主体资质、搭建合规体系、准备申报材料,把原本三个月的流程压缩到更高效完成。

说到底,资质不是商品,不能拿来买卖。真正有价值的,是从源头就走对路。别为了一时方便,给未来埋下雷。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