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7017认证申请流程中最容易卡壳的环节是哪个?如何解决

云服务安全管理体系(ISO27017)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20

ISO27017认证路上,最容易“踩坑”的环节到底在哪?

说到云服务安全,ISO27017已经成了不少企业提升客户信任、打通国际市场的“硬通货”。但很多企业在启动认证流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提交材料、等审核就行,中间卡壳的地方一抓一大把。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接触这类标准的企业,往往在某个关键环节上耗时最长、最头疼。

你以为是技术问题?其实是责任边界没划清

很多人第一反应觉得ISO27017难搞,是因为技术控制项太复杂。其实不然,真正让项目停滞不前的,往往是云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贯穿整个体系设计。

举个例子:数据加密由谁负责?访问控制策略谁来制定?日志监控归哪一方管理?如果前期没和客户达成书面共识,后续做风险评估、写控制文档时就会反复推倒重来。我们见过太多企业在这一步来回拉扯,拖慢整体进度不说,还容易引发内部团队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危机。

如何破局?从“共治模型”入手才是正解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埋头写文件,而是建立清晰的云安全共治框架(Shared Responsibility Model)。九蚂蚁在辅导客户过程中发现,提前梳理出一份双方认可的责任矩阵表,能直接节省30%以上的沟通成本。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张“分工图”——左边列控制项,右边明确标注“云服务商负责”“客户负责”或“共同承担”。比如身份认证机制由你方实现,而客户密码策略由他们自行管理。一旦这张表被双方签字确认,后面的制度设计、审计应对就有了依据。

更关键的是,这份文档本身就能作为ISO27017审核中的有力证据,证明你已识别并管理了云环境下的特殊风险。

别等到审核前才补课

很多企业习惯性把责任划分放在后期补充,结果临时拼凑的材料经不起外审推敲。我们的建议是: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引入第三方专业支持,帮助你快速搭建符合标准逻辑的责任模型,并嵌入到现有的服务体系中。

在九蚂蚁,我们不止帮你过认证,更注重让这套机制真正落地运行。毕竟,一张证书只是开始,背后能持续带来客户信任和业务竞争力的,是你实实在在的安全治理能力。

所以,别再被“卡”在责任模糊地带了。早一天理清边界,就离高效拿证近一步。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