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与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差异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02

别再傻分不清!这两个“许可证”差得可不止十万八千里

最近接到不少客户咨询,问得最多的就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听起来都挺高大上,到底有啥区别?是不是办一个就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别再因为搞混这两个证,白白浪费时间和成本。

一个是“信息传播”的通行证,一个是“实操服务”的入场券

先说结论:前者管的是“说”,后者管的是“做”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顾名思义,重点在“信息服务”。比如你开个网站、公众号或APP,想发布药品、医疗器械相关的资讯、介绍、使用说明等内容,就必须有这个证。它不让你卖药,也不让你开处方,只是允许你“说药”。属于信息传播类的资质,归国家药监局监管。

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完全是另一回事。它针对的是线下实际操作——比如产前检查、助产、结扎手术、新生儿疾病筛查等。这个证是医疗机构才能申请的,医生要有资质,设备要达标,场地要合规。说白了,你想“动手”服务母婴群体,没这个证就是非法行医。

搞混的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

我们服务过一家母婴平台,初期想做科普内容,顺带提供线上问诊和产后调理服务。结果只办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以为够用了。后来被监管部门约谈,因为涉及“医疗行为”却无执业许可,直接被责令整改,还面临罚款。这类案例真不少,尤其现在健康类内容火,很多人误以为发发文章就是“轻资产运营”,殊不知一旦触碰医疗服务边界,风险立马升级。

九蚂蚁提醒:合规是长期运营的地基

在我们看来,这两个证根本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什么业务,配什么证”。你想做内容科普,走线上流量,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是基础;但如果你要落地服务、连接医生、提供诊疗建议,那必须按医疗标准来,该申请执业许可证就得老老实实办。

别觉得合规麻烦,它恰恰是你品牌可信度的背书。在九蚂蚁,我们帮客户梳理业务模式时,第一件事就是判断“你到底在做什么”,然后匹配对应的资质路径。毕竟,跑得快不如跑得稳。

所以,别再把这两个证混为一谈了。搞清楚自己是“说话的”,还是“动手的”,才能少走弯路,安心发展。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0.261285s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