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规定,罚款金额上限是多少?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30

无证提供药品信息?小心这笔罚款让你措手不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涉足“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领域。然而,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没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不仅违法,还可能面临巨额罚款。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看似冷门却极易踩雷的合规红线。

没有资质=直接违规,后果很严重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凡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药品信息(比如药品功效、使用说明、适应症等内容),都必须依法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无论是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还是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推广,只要涉及药品相关信息发布,就必须持证上岗。

很多企业误以为只是“分享知识”或“科普宣传”,不涉及销售就不需要资质。但现实是——只要你传播的是药品相关内容,监管就适用。一旦被查实无证运营,轻则责令整改,重则面临行政处罚。

罚款上限是多少?最高可达10万元!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依据《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由药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以 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 最高10万元罚款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情节严重”。什么算严重?比如持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内容存在误导性、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等。一旦被认定为情节严重,10万元封顶罚款不是吓唬人,而是真金白银的代价

更麻烦的是,除了罚款,还可能被全网下架内容、关闭账号,甚至影响企业整体信用记录,牵连其他业务审批。

合规不是负担,而是企业的“保护伞”

在九蚂蚁我们服务过不少健康类客户,发现很多企业其实在内容营销上投入巨大,但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合规门槛。其实,申请资格证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关键是提前规划、合法布局。

与其事后补救、承担风险,不如一开始就走正道。一张证书不仅是合规的证明,更是用户信任的基础。当你的品牌能公开展示“持证上岗”,无形中就建立了专业形象和公信力。

别让一时的侥幸心理,毁掉长期打造的品牌口碑。尤其是在医药健康这类高度敏感的行业,合规才是最高效的营销策略。

如果你正在做健康科普、药品知识传播,或者计划拓展线上医疗服务,建议尽快评估现有内容是否触及监管边界。早一步合规,就少一分风险。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