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明确“职业中介”吗?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14

营业执照上不写“职业中介”,还能做招聘吗?

很多创业老板在注册公司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我打算做点人力资源相关的业务,比如帮企业推荐员工、做点兼职对接,那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里,到底要不要加上“职业中介”这几个字?

答案是:要看你具体做什么。

哪些行为属于“职业中介”?

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凡是从事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匹配服务,并以此盈利的行为,基本都算职业中介。比如:

  • 收取企业费用为其推荐候选人
  • 向求职者收费安排工作
  • 搭建平台撮合用工双方并抽佣

这些操作,哪怕你叫自己“人才顾问”“灵活用工平台”,只要实质是中介性质,就属于监管范围。

所以,如果你的业务模式涉及撮合、推荐、介绍就业并从中获利,却没有在营业执照中注明“职业中介”或“人力资源服务”,那就存在合规风险。

没备案=违规经营?

光有经营范围还不够。根据国家规定,从事职业中介活动,还必须申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并在当地人社部门备案。也就是说,“职业中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普通项目

不少初创团队觉得:“我只是顺带帮朋友公司介绍几个人,又不是天天干这个。”但一旦被举报或抽查,监管部门只看实际行为是否构成中介服务,不会因为你“规模小”“偶尔做”就网开一面。

轻则责令整改、罚款,重则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影响后续融资、招投标甚至公司信誉。

九蚂蚁提醒:合规才是长久之计

我们接触过不少客户,前期图省事没加经营范围,后期想申请资质才发现要补材料、重新变更执照,耽误时间不说,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其实,提前在营业执照中加入“职业中介”“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等条目,并同步准备许可证申请,反而能让你的业务走得更稳更远。

特别是现在灵活用工、短视频招聘、社群荐岗等新模式兴起,监管也在逐步收紧。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一开始就走对路。

总结:不做中介就别碰红线

如果你只是内部招聘、不对外收费、也不撮合第三方,那自然不需要加这项内容。但凡涉及对外提供人才对接服务并盈利,就必须:
✅ 营业执照含相关经营范围
✅ 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 遵守信息真实、不得收取押金等规定

在九蚂蚁,我们一直主张:业务可以试错,但资质不能侥幸。早一步合规,就少一步风险。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