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关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受让登记A/B类的选择!

软件著作权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02

初创企业如何选?软件著作权受让登记A/B类全解析

对于刚起步的创业团队来说,技术是命脉,而保护技术成果的第一步,往往就是做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进行软件著作权受让登记时,还分A类和B类——选错了,不仅影响后续融资、申报补贴,甚至可能在股权变更或项目申报时被“卡脖子”。

A类 vs B类:一字之差,差别巨大

简单来说,A类是原始取得,指的是你公司自己开发的软件,从头到尾都是内部完成的,版权自然归属你方;而B类是继受取得,也就是通过转让、继承等方式获得他人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从前员工或合作方手里买下一个软件的著作权,那就必须走B类登记。很多初创企业为了节省开发时间,会接手已有系统继续迭代,这时候不办B类登记,等于拿着“别人的名字写的专利”在用,风险极高。

为什么初创企业要特别关注这个选择?

首先,政策申报要查底账。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政府科技补贴这些红利项目,都会核查你的知识产权来源是否清晰。A类没问题,但如果是B类却没做规范登记?直接视为无效资产。

其次,投资人最怕权属纠纷。你在谈Pre-A轮时,投资机构法务一定会做尽调。如果发现你使用的软件是别人转让来的,却没有完成B类登记,他们会怀疑你的合规意识,甚至因此放弃投资。

最后,未来融资或并购时会被放大审视。你以为现在省事没办手续没关系?等公司值钱了,这类历史问题就成了并购中的“雷点”。

九蚂蚁提醒:别让小疏忽拖垮大布局

我们服务过不少初创团队,有家公司就因为早期接手了一个外包开发的管理系统,觉得“反正代码改得面目全非了”,就没去做B类登记。结果在申报软著补贴时被驳回,还被要求限期整改——白白错失几十万资金支持。

所以,无论是自研还是受让,都要第一时间明确登记类型。该走A类的,确保开发文档齐全;该走B类的,务必准备好转让协议、原权利证明等材料,一步到位,不留隐患。

在九蚂蚁,我们不只是帮你跑流程,更会根据你的业务模式提前规划知识产权路径。毕竟,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代码本身,而是你对规则的理解与掌控。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