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2025 处罚案例:违规收集数据加罚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05

数据合规警钟再响:2025年等保新规下的“数据收集”红线

最近,一则关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的处罚案例在企业圈刷了屏。某知名电商平台因未经授权大量采集用户行为数据,被监管部门依据《网络安全法》和最新等保要求顶格处罚,罚款超千万元,并责令限期整改。这起2025年开年的典型案件,给所有正在“跑马圈地”式收集数据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线

违规收集=自埋隐患,等保备案不再是“走过场”

很多人还停留在“只要系统不被黑,等保就是交个材料”的旧认知里。但现实是,从2023年起,等保2.0已全面强化对数据生命周期的监管,尤其是数据收集的合法性、最小化原则。这次被罚的企业,问题就出在用户浏览、点击、停留时长等行为数据未经明确授权就被批量抓取,且未在隐私政策中清晰披露。监管部门明确指出:等保备案审查已从“技术防护”延伸到“数据治理”全流程

说白了,你现在用的系统有没有备案?备案时提交的数据采集范围是否与实际一致?这些都成了可追溯、可追责的关键证据。

别让“效率优先”毁掉企业未来

不少企业为了做用户画像、优化推荐算法,习惯性地“多采一点”,觉得“反正也没拿去卖”。但在法律层面,未经同意的数据采集,哪怕没造成泄露,也属于违规。2025年的执法趋势已经非常清晰:主动发现+精准打击。监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比对备案信息与实际流量数据,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我们九蚂蚁在服务上百家企业等保合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客户直到被约谈才意识到,自己APP里埋的第三方SDK,早已在偷偷回传设备信息。这种“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数据外泄”,正是最大风险点。

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

与其等到被罚才整改,不如把等保当成一次系统升级的机会。合规的背后,是用户信任的积累。当你的企业能公开承诺“所采即所需,所用皆授权”,本身就是一种品牌背书。

在九蚂蚁,我们不仅帮客户快速完成等保备案,更提供数据采集清单梳理、隐私协议合规审计、第三方组件风险排查等深度服务,确保每一步都经得起 scrutiny(审查)。

数据时代,跑得快不如走得稳。别让一时的便利,换来千万级的代价。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