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办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进行版权交易,合同会被认定无效吗?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15

没证做节目,版权交易还能生效吗?

这几年,内容创业越来越火,不少团队一上来就搞网综、拍短剧、做纪录片,版权买卖也跟着热闹起来。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你连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都没有,签的版权转让合同还有效吗?

这可不是小事。一旦被认定合同无效,前期投入打水漂不说,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到底“无证操作”会不会直接让合同作废。

许可证是门槛,不是摆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是由广电部门核发的行政许可资质。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凡从事专题、专栏、综艺等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持证上岗。

重点来了——这个证管的是“制作行为”的合法性,而不是直接决定“版权交易合同”的效力。也就是说,没有许可证,不等于签的合同自动无效。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更关注合同本身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以及是否存在恶意规避监管的情形。

合同无效?得看有没有“违法交易”

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区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纯“无证制作”,比如公司没拿证但拍了片子,然后把版权卖给平台。只要内容合规、交易真实,大多数情况下,法院会认为合同有效,毕竟版权归属和制作资质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另一种是明显违规,比如制作涉政、涉黄内容,或伪造资质骗取合作。这种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大概率会被判无效,甚至牵出更大的法律风险。

所以,关键不在“有没有证”,而在“做的事合不合规”。

九蚂蚁提醒:合规才是长期主义

我们接触过不少客户,前期为了省事没办证,结果到了融资、IP授权阶段被合作方一查资质,直接卡住。这时候再补,不仅耽误进度,还影响信誉。

别抱侥幸心理。现在监管部门对网络视听内容的管理越来越严,持证经营已经是基本要求。早办证,早安心,也能为后续的版权运营、跨平台分发铺好路。

说到底,内容的价值靠创意,但项目的底气,还得靠合规。想走得远,基础功夫不能省。如果你正准备进入这个行业,不妨先理清资质路径,别让一张证,绊倒一个好项目。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