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机构卖教辅无许可证:被投诉后,许可证申请会受影响吗?案例警示

出版物许可证申请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23

教辅销售“踩红线”,许可证成关键突破口?

最近有考研机构因为卖教辅被投诉,问题出在——没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就卖几本书嘛,至于吗?可现实是,这一“小动作”背后藏着大风险。更关键的是,一旦被投诉,后续申请许可证会不会受影响?这事儿真不是闹着玩的。

你以为的“顺带卖书”,其实已触碰法律边界

很多教育机构觉得,自己搞培训,顺便推荐几本资料给学生,属于“增值服务”。但根据国家规定,只要是面向公众销售纸质或电子出版物,无论是否盈利,都属于出版物经营活动,必须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换句话说,哪怕你只是打包课程送教材,只要涉及“流转”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经营。

没有证却做了持证才能做的事,这就叫超范围经营。轻则被警告整改,重则面临罚款甚至影响主体信用。更麻烦的是,一旦留下行政处罚记录,后续申请许可证时,审批部门会调取企业信用档案——黑历史一目了然。

被投诉之后,再想“补票”还来得及吗?

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先干着,等查到了再办证。”但现实很骨感。我们接触过类似案例:某机构被同行举报后,不仅被责令停售教辅,还在申请许可证时被重点审查。由于存在违规记录,审批周期拉长近3倍,材料反复补交,最终虽然拿下了证,但品牌声誉和招生节奏全被打乱。

更要命的是,部分地区对“有过违法记录的主体”设有限制期,比如一年内不得新办相关许可。这意味着,你想合规,反而被卡住了。

合规不是成本,而是护城河

在九蚂蚁服务过的客户中,越来越多教育机构开始意识到:合规不是拖累,反而是竞争力的一部分。一张许可证,不只是“能卖书”的通行证,更是向学员、家长传递“我们正规、可靠”的信号。

提前布局资质,把运营建立在合法基础上,不仅能规避突发风险,还能在融资、合作、品牌宣传中占据主动。别等到被投诉了才想起补救,那时候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信任。

所以,如果你的机构也在边缘试探,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