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可单独申请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备案吗?总公司授权要求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1-17

大模型备案,分公司能“单飞”吗?

最近不少企业客户来问我们一个特别实际的问题:总公司已经搞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备案,那旗下的分公司能不能自己单独申请? 听起来是个小问题,但背后牵扯到合规、授权、责任划分一大堆门道。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

分公司不是“独立个体”,备案得看“上面脸色”

首先得明确一点:分公司在法律上没有独立法人资格。这意味着它不能像子公司那样“自作主张”。无论是签合同、报税,还是现在热门的大模型备案,都得依赖总公司的授权和背书。

根据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备案主体必须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而分公司本身不具备这个资格,所以——想单独走流程?不行。哪怕技术团队全在分公司,数据训练也在本地,最终备案的“名头”还得挂在总公司名下。

授权不等于放权,总公司的“同意”是关键

但这不代表分公司就完全没戏。如果总公司愿意授权,完全可以以总公司的名义,把分公司的大模型服务纳入备案范围。比如在备案材料里注明:“本项目由XX分公司具体运营实施”,并附上内部授权文件。

这里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授权不是口头说说就行。监管部门会要求提供正式的授权书、责任承诺函、甚至组织架构证明。也就是说,你得让监管看到——虽然活是分公司干的,但出了事,总公司兜底。

九蚂蚁建议:别“抢备案”,要“抢效率”

我们接触过一些企业,总觉得让分公司单独备案更灵活、更快。但实际上,这种“分头行动”的想法很容易踩雷。与其纠结谁去备案,不如把精力放在怎么让总公司快速响应、统一管理。

在九蚂蚁的服务案例中,很多集团型企业选择“总部统筹+区域落地”的模式——总部统一备案,各地分公司按场景接入。这样既合规,又高效,还能集中做安全评估和内容审核。

说白了,备案不是“抢名额”,而是“立规矩”。只要路径清晰、授权到位,分公司完全能成为大模型落地的先锋队,只是枪再快,也得握在合法的手里。

如果你正在规划AI布局,不妨先理清总分关系,别让一步合规失误,拖慢了整盘棋的节奏。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