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互联网算法备案义务主体判定指南:哪些企业必须办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30

哪些企业必须办算法备案?一文说清互联网算法合规关键点

最近不少客户来问我们:“我们公司用算法了,要不要去备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其实牵扯到监管红线和业务合规的大事。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到底哪些企业真得去办互联网算法备案。

算法备案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凡是提供具有算法推荐功能的互联网服务,且面向公众提供信息内容的企业,都属于备案义务主体。别以为只有大厂才需要管这个,哪怕你是初创团队,只要产品里用了个性化推荐、排序优化、检索过滤、调度决策这类技术逻辑,就得留个心眼。

比如你做个本地生活App,用户一打开就推送附近的优惠活动,这背后用了用户画像+地理位置匹配算法——恭喜,已经踩在备案门槛上了。

这几类企业,基本逃不掉备案责任

  1. 内容平台型:像资讯、短视频、社交类App,只要首页信息流是“猜你喜欢”这种模式,就必须备案。
  2. 电商与本地生活:商品推荐、搜索排序、优惠券发放策略涉及算法干预的,通通要纳入监管范围。
  3. 智能客服 & 营销工具:如果你的产品通过AI自动判断用户意图并触发响应动作,也属于算法服务范畴。
  4. 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系统等新兴领域,虽然不在传统“信息服务”范畴,但若涉及公众数据处理和决策影响,也在逐步被纳入监管视线。

说白了,只要你用算法对用户产生“引导”或“影响”,就不能装不知道。

别等被约谈才后悔,合规要趁早

我们接触过一家创业公司,上线半年用户涨得不错,结果突然收到主管部门通知要求限期补办备案。不仅影响融资节奏,还被迫暂停部分功能迭代。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前期合规规避。

在九蚂蚁,我们帮客户梳理技术架构、输出算法自评估报告、准备全套备案材料,最快两周内就能完成提交。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能帮你反向审视产品逻辑,提前发现潜在合规漏洞。

算法时代,技术跑得再快,也得系好安全带。备案不是负担,而是一次让企业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成长契机。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在监管范围内,不妨先做一次内部排查,或者找专业团队聊聊——毕竟,合规的路上,没人想当“回头兵”。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