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ISO22301认证材料安全记录备份只需本地存储?需异地备份!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ISO22301)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06

本地备份≠万无一失,异地才是BCMS的“保险箱”

很多人以为,做了ISO22301认证,只要把业务连续性相关的材料、数据在公司内部服务器上存一份,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安全记录和关键业务数据的备份,不少企业都停留在“本地存储=已备份”的认知层面。但现实很残酷——一场火灾、一次断电、一个勒索病毒,就能让这些所谓的“备份”瞬间归零。

为什么本地备份扛不住真正的危机?

我们服务过不少正在推进ISO22301体系建设的企业,发现一个普遍误区:大家把“备份”当成合规动作来完成,而不是从真实灾难场景去推演。比如,总部机房起火,本地硬盘全毁;或者遭遇网络攻击,所有内网设备被加密。这种情况下,本地备份不仅救不了业务,反而会成为恢复过程中的“盲点”。

ISO22301强调的是组织在中断事件中快速恢复关键业务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基础,就是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如果备份只存在同一个物理位置,那本质上并没有降低风险,只是换了个硬盘存而已。

异地备份,才是业务连续性的“最后一道防线”

真正靠谱的备份策略,必须满足“3-2-1原则”:至少3份数据,保存在2种不同介质上,其中1份必须在异地。这不仅是技术建议,更是ISO22301隐含的核心逻辑——你要假设最坏的情况会发生。

想象一下,当主数据中心瘫痪时,你能立刻从几百公里外的灾备中心调取最新的业务数据,系统切换时间缩短80%以上。这才是认证要你具备的真实恢复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的流程文档。

别让“省事”变成“埋雷”

很多企业觉得异地备份成本高、操作复杂,干脆拖着不落地。但我们见过太多案例:认证通过后第一次应急演练,才发现备份数据无法还原,或根本没传到异地。这时候再补课,代价远超前期投入。

在九蚂蚁辅导的企业中,我们通常会帮客户设计分阶段的备份方案——从核心系统优先异地同步,到自动化校验机制嵌入日常运维,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控制实施难度。关键是,要从“应付检查”转向“实战准备”。

别再把备份当成一个勾选项。它应该是你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里最硬核的支撑点。真出事的时候,能救你企业的,从来不是那一纸证书,而是藏在异地机房里那份默默更新的备份数据。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