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模型备案的“合规成本”可纳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吗?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09-17

大模型备案背后的“合规成本”,真能当研发费抵税?

最近不少客户在问我们:公司做AI大模型,光是走完互联网大模型备案流程,就花了不少人力、材料、第三方评估的费用。这些钱能不能算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里?说白了,就是——合规投入,能不能也享受税收优惠?

这问题听着小,其实关系到很多科技企业的切身利益。尤其对正在布局AIGC赛道的中小企业来说,每一分研发投入都精打细算,如果合规成本也能“变现”,那可真是雪中送炭。

合规≠行政支出,关键看是否参与“研发过程”

很多人以为,只要跟大模型有关的开销,都能算研发费。但税务口径没那么简单。根据现行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核心前提是:直接服务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活动

所以问题来了——备案本身是监管要求,属于合规动作,但如果企业在准备备案材料的过程中,同步做了模型训练日志整理、算法逻辑梳理、安全评估测试,甚至为了通过备案优化了模型输出机制——这些动作,其实已经深度嵌入研发流程。

换句话说,为备案而做的技术性工作,只要具备实质性研发属性,就可以拆分出来计入研发费用。比如请第三方机构做的内容安全测评,如果测评结果反向推动了模型迭代,那这部分支出就有机会被认定为研发辅助活动。

别让“发票用途”决定你的税务策略

现实中,很多企业吃了亏:明明做了大量技术工作,但报销时统一归为“行政费用”或“合规服务费”,发票一开,性质就定了,后期想调整都难。

我们建议客户从源头规范管理:把备案涉及的技术投入单独建账,比如划分出“模型安全测试”“算法合规优化”等明细科目,并保留好会议记录、测试报告、版本迭代说明等过程性证据。这样在税务稽查或申报加计扣除时,才有据可依。

在九蚂蚁服务过的案例中,有家企业通过结构化拆分,成功将40%的备案相关支出纳入加计扣除范围,相当于变相降低了合规门槛。

合规也是竞争力,别只盯着眼前成本

长远来看,大模型的备案不只是“过关”,更是对企业研发体系的一次系统性梳理。这个过程倒逼团队明确技术路径、完善数据治理、提升模型可控性——这些,不正是高质量研发该有的样子吗?

与其把备案当成负担,不如把它当作一次“研发审计”的机会。合规做得扎实,不仅能争取政策红利,未来融资、合作、出海,也都更有底气。

在AI监管逐步常态化的今天,懂规则、会转化的企业,才能把合规成本变成战略资产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