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互联网算法备案办理要求比去年严格了吗?

算法备案
咨询热线: 400-825-8250
时间:2025-10-20

上海互联网算法备案,今年真的更难了?

最近不少客户都在问我们:“上海的算法备案今年是不是比去年严多了?”说实话,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句“是”或“不是”就能打发的。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到底变了哪些规矩,卡在了哪些环节。

备案门槛悄然提高

从去年开始推行算法备案以来,上海一直是全国执行最规范、响应最快的城市之一。而到了今年,明显能感觉到监管思路从“鼓励申报”转向了“精细化管理”。比如,以前提交基础功能说明和流程图还能过审,现在光有这些已经不够了——你得说清楚算法逻辑是怎么影响用户推荐、排序、决策的,有没有可能引发偏见或歧视?甚至连训练数据来源都得一一列明。

这背后其实是国家对算法治理的重视程度在升级。上海作为试点城市,自然走在前面。所以不是“故意为难”,而是标准在进化。

材料要求越来越“细”

另一个让企业头疼的变化是材料细节要求更高了。举个例子,像个性化推荐类算法,现在不仅要提供技术文档,还得附上人工干预机制说明用户退出机制设计。也就是说,你不能只告诉监管部门“我会推什么”,还得证明“用户能关掉这个功能”。

而且,很多企业在准备《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时才发现,内部连完整的算法日志都没有留存,更别说做风险分级了。这种“补课式”整改,往往一拖就是几周。

九蚂蚁提醒:别等到最后才行动

我们服务过几十家在上海运营的科技公司,发现一个规律:越早启动备案的企业,通过率越高。不是因为审核松,而是他们有时间根据反馈反复调整。相反,等到政策窗口期快结束才动手的,往往因为材料不全被退回,耽误上线计划。

现在监管部门对“重复提交不合格材料”的容忍度也在下降。换句话说,敷衍交差的时代过去了。

如果你正在做APP、小程序,或者涉及内容推荐、价格策略、人脸识别等功能,建议现在就梳理清楚所用算法类型。别等哪天突然收到整改通知,才意识到自己早就该备案了。

在上海做互联网产品,合规不是拖累,而是竞争力的一部分。提前布局,才能跑得更稳。九蚂蚁持续跟进各地算法监管动态,帮你把合规做成增长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最新发布
相关阅读
 
 
在线咨询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
官方服务热线
400-825-8250